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3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
为何要对《快递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做修改?快递绿色包装治理还面临哪些堵点?记者为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
3月12日,非常关注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会议指出,针对快递包装问题对条例进行专项修改,有利于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会议强调,完善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综合性支持政策,大大降低包装、回收、清洗、调拨等经营成本,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营造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次修改条例,对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推进快递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意义重大,将为快递纸箱塑料包装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表示。
2018年5月1日,《快递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就快递发展保障、快递服务规范、快递安全等事项作了明确规定,在行政法规层面有效填补了邮政领域的立法空白。条例施行以来有效保障了快递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快递业务量超过1700亿件,人均快件量超120件。快递业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循环,便利了亿万商家和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
但快递业务量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包装物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介绍,快递业包装物主要包含运单、编织袋、塑料袋、封套、瓦楞纸箱、胶带等,以及大量缓冲气泡袋、气泡膜、发泡塑料等填充物。
据测算,2022年快递业产生的包装废弃物接近2000万吨。其中,纸质类快递包装材料有90%能被回收利用,而塑料类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再利用难度很大,特别是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缺乏垃圾收集系统,塑料类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较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邮政管理部门协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快递包装标准化、循环化、减量化、无害化,推动制定出台了多部快递包装规范管理方面的部门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政策措施,开展了过度包装、塑料污染等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数据显示,2024年,快递中转环节循环包装实现全覆盖,同城快递使用可循环包装比例达到9%,电商快件原装直发比例稳步提升。248个产品通过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
“总的看,快递包装治理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马军胜说。但他同时坦言,“从行政法规立法层面看,现行条例对快递包装问题仅有一条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管理措施,与当前快递包装治理实践和要求已不相适应。”
据了解,为推动快递包装治理,已出台一系列关于环保包装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但制度规范多为指导性、倡导性、鼓励性要求,相关标准也为推荐性标准,对包装生产企业、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等刚性约束不足。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马军胜一直高度关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曾在多个场合建议要强化全链条治理。今年全国两会,马军胜还呼吁尽快修改条例,为快递包装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马军胜看来,当前推动快递纸箱塑料包装绿色转型的主要难点在于——生产端、使用端和回收端治理合力尚未形成,对上下游企业的有效约束不足,部门之间、央地之间协同有待加强。
当前,快递纸箱塑料包装的来源、性质多元。统计显示,由邮政快递企业自行包装的仅30%左右,大部分制造产品和电商件不进行二次包装直接交寄运输;存在纸类包装和塑料包装两大类,占比分别为55%和45%。
“因此,确保快递纸箱塑料包装治理的整体效果,强化制造端、销售端和寄递端包装协同治理十分必要、十分紧迫。”马军胜说。“快递纸箱塑料包装问题,涉及快递企业、电商企业、包装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单靠某一方面难以实现有效治理。只有明确责任、突出重点,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才能进一步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步伐。”
当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坚持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夯实快递公司主体责任,对上游生产企业、商家和下游消费者加强引导规范,推进全链条治理。
马军胜表示,要厘清各主体治理责任,建立健全责任清单,推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合力攻关”的工作格局;在社会面加强快递纸箱塑料包装治理的公益宣传,提高公众的绿色包装和减量包装意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将快递纸箱塑料包装纳入行业自律范畴;快递公司要夯实主体责任,制定快递纸箱塑料包装操作规范、加强从业人员快递纸箱塑料包装操作培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快递纸箱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
记者注意到,我国快递业存在海量的加盟商和基层网点,在行业绿色转型过程中,他们往往以成本为导向,不愿投入过多资金和精力。而企业总部能对他们实行全程、全网集中调控,对行业绿色转型进程有着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马军胜建议,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企业总部重要作用,督促加盟商、基层网点认真落实行业生态环保统一管理责任,统筹兼顾基层网点生态环保成本,加强内部制度建设、绿色采购和规范操作等,构建总部与网点绿色发展利益共同体。
在继续抓好快递纸箱塑料包装治理工作的同时,还应强化生产源头治理,规范商品生产环节包装,按商品类别明确生产包装标准。重点防范销售环节过度包装,按不同销售渠道定制不同包装。强化研发、生产、销售、运输环节的全过程联动,创新研发商品和快递一体化包装产品。
马军胜建议制定贯通各环节、覆盖各领域、关键指标和检测方法相统一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进一步完善塑料替代、循环应用、减量包装和废弃处置等政策措施,细化限制快递过度包装要求,将快递纸箱塑料包装操作规范落到实处。
“此次修改条例,将开启快递纸箱塑料包装绿色转型的新篇章。”马军胜表示,“邮政快递业及相关方面应统一思想,协同联动,按标准化、减量化和可循环的要求,完善全链条治理体系,深化实化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快递纸箱塑料包装绿色转型。”(记者 王菡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