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口腔医保收费目录正式发布

时间: 2025-03-09 06:48:06 |   作者: 增值服务


  此次编制口腔类立项指南,包括口腔综合、正畸、修复、牙体牙髓、口腔外科、口腔黏膜六类价格项目(不含种植项目,种植项目按照2023年全国落地的指导价格执行)。原则上按照不同服务产出分别进行整合立项,不与具体技术细节挂钩,涉及到多种手术,可按临床需求来做组合,按照不同手术叠加收费)。

  如“修复体固定修复费”,之前按诊疗操作步骤拆分立项,现在按提供的诊疗服务产出整合立项,将检查、设计、粘结、试戴、调合、咬合关系重建等整合成一项;之前按不同修复体类型立项,现在将冠、嵌体、桩核根帽、桩冠修复等整合成一项,若有新的修复技术能直接兼容收费。

  同时,将“口腔无回吸辅助治疗”等新进入临床使用的技术,统一新增对应的价格项目,各地对接落地后即可依规收费。

  本次发布的114项收费目录相比去年11月所发布的62项收费目录增加52项,几乎增加了100%。可见在立项过程中,国家医保局充分听取了专家意见和考量了医疗机构的现实情况,最终做出了这份更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全国统一收费目录。

  引用国家医保局公众号所发布的“吃得更好 笑得更美 口腔类价格立项指南发布”一文中的部分内容:

  “从征求意见的情况去看,医疗机构对项目规范认同度很高,在口腔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最后一轮专家论证的现场,来自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专家这样认为,“对于医疗服务收费,患者怕多了,医院怕漏了,政府怕乱了,这回基本梳理平衡好了。 复杂服务收费边界更加清晰-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拔牙”,以前按乳牙、前牙、前磨牙、磨牙、智齿等不同牙位设立项目,一个牙位一个价格。 实际上同一牙位,因病情详细情况拔牙难度也不同。 如上颌磨牙,如果牙根穿入上颌窦内,则极易出现口腔上颌窦瘘并发症。

  再比如同样是乳牙,医生普遍反映,固连乳牙就比较难拔。 同样是阻生牙,中低位的阻生牙就更难拔,价格上“一刀切”无法充分反映复杂情形的临床价值。 因此指南对于相同牙位的拔牙价格也按照技术难度、劳动强度等设置复杂加收项价格项目,根据口腔领域的专业共识,明确复杂价格的适用情形,医生和患者“活干得明白,钱花得放心” 。 当然,由于临床诊疗情形纷繁复杂,难以一一罗列区分清楚“常规”与“复杂”的情形,各地仍是以大数法则为基本思路,以相对适宜的价格水平覆盖各种类似情形。

  医疗机构为患者量体裁衣制作口腔矫治器、保持器、运动护齿等个性化产品,过去的习惯是按照制作步骤,细分成一项项服务收费,比如测量费、取模费、设计费、切削费、加工费、精修费、调试费等,名目繁多,消费体验差。

  2022年实施口腔种植价格专项治理活动期间,率先对牙冠的收费方式来进行调整,从按制作步骤逐项收费,变成按牙冠产品“一口价”,医疗机构自行制作或委托加工牙冠的成本费用合并计入“一口价”,该收的收,该补的补,患者付费也清清爽爽不再眼花缭乱。指南将牙冠价格的处理经费拓展应用到了口腔医学的其他个性化产品上,支持医疗机构可根据患者个人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政策调整后,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提供个性化产品的价格政策等环境灵活性更好宽松,特别是有利于医院医生临床实践中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新的产品形成效益,成为新的增量。

  此外,口腔类立项指南中对“牙齿漂白费”等以美容整形为主的项目给予提示,供地方医保部门确定价格管理方式时参考,支持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多样性医疗服务,医疗机构获得增量性收入,满足患者更高层次需求,引导市场行情报价规范化。”

  从上文中可以深刻的体会到,本次政策落地并没有单方面的一味“控费”,而是充分考量了口腔医疗的专业性与特点,以及患者和医疗机构双方面的立场与共同利益。最终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拿出了这份利于口腔医疗服务行业长期且良性发展的“目录”。并在收费规范的前提下,鼓励医疗机构项目创新,积极满足患者更高层次需求实现增量增收。

  伴随本次政策公布,按照前年种植项目专享治理的经验,北京市会率先发布含价格的目录指南。以北京市所发布的价格为最高指导价,全国各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也会陆续发布自己区域的价格目录。而以下几点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本次政策落地:

  修复项目在整个行业的营收占比平均不低于20%,是大多数口腔医疗机构很重要的主营项目之一。参考2024年浙江省所公布的最新医保收费目录,冠修复(全冠)的全流程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为:88元测算,能预见修复的收费标准可能大幅度下调。

  既是按照“修复体固定修复”300元的全流程医疗服务费来测算,一个牙位国产全瓷冠的收费标准也将降至600元以内。而换成“LAVA全瓷冠”按照集采价格测算也将在1000元以内。

  虽然最终价格还未确定,但是按照以上逻辑大概率全瓷修复将迎来百元时代。口腔医疗机构的修复项目营收将会大幅度下降。

  2,正畸项目会不会如种植项目一样面临大幅度收费下调?正畸耗材全国性集采何时开始?

  如果本次目录相比去年的初稿,哪个项目的增量最多?那一定是正畸项目。按照去年的医保目录测算正畸项目被“砍”至9项。而目前的收费目录则增至25项。是不是能够认为正畸是继种植,修复之后行业最后的“倔强”呢?

  虽然收费项目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最终定价有没有可能降至1万以内?目前来看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由于正畸耗材的集采根据2022年10月19日由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药械集中采购平台发布的《省际联盟(区、兵团)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目前全国只有陕西、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广西、海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省(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实现正畸集采。并且采购周期为2年。到今年集采有效期已经到期,那么今年何时开始全国集采呢?集采所涵盖的耗材厂家,类型,型号又会是哪些?最终降幅又会达到什么程度?目前都还很难预测。

  如果诸如隐适美,时代天使等主流隐性正畸厂家的最新产品全部被纳入集采目录,并实现大幅度的降价,那么整个正畸市场将会迎来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以往的口腔基础治疗项目,诸如充填,根管,牙周,拔牙等收费形式特别大程度上依赖“耗材收费”的模式。也就是医疗服务费用按照医保指定价格收取,而耗材由于没有进入集采目录,因此通过自主定价实现“溢价”的模式。但是根据本次政策新规,所有口腔耗材都将实现“一口价”的模式。也就是虽然低植耗材并未纳入集采目录但是有各地医保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指定固定价格收取。

  如果所有低值耗材都由医保局定价,那么基本上所有口腔基础项目也只可以通过医疗服务费赚取利润,这个影响不可谓不大!

  4,口腔甲类项目是否会扩容?医保支付成为主流,对非医保定点的民营机构影响几何?

  一旦价格确定,那么势必所有收费项目哪些是甲类?哪些是丙类(乙类项目占比较低,这里不做说明)?将会一目了然。

  医保定点的口腔医疗机构的营收结构即使在今天,基本上还是以自费为主。 通常甲类(统筹账户支付)占20%,个人账户占20%-30%,自费占50%-60%。

  因此本次政策改革,最终确定的收费目录(由各地医保局自行制定)如果甲类项目所有增加,那么统筹和个人账户的整体占比就会增加,老百姓实现看牙“自由”的范围越大,对非医保定点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影响也就越严重。

  综上所示,虽然本次政策公布对行业总体利好。但是政策改革逻辑和方向并没发生任何变化!民营口腔医疗机构面对的三座大山:

  1,口腔医保支付的普及和公立医院的扩张,势必导致大量患者流向公立。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患者量将会大幅度下降。

  2,成为医保定点的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将付出极高的合规成本,而不是医保定点的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将面临经营困难。

  3,公立医院的控费效果将会造成行业整体收费水平下降,毛利润的急剧减少将让没有增效降本能力的民营口腔医疗机构被淘汰出局。

  2025年3月4日本文作者朱可希老师将在直播间为大家全面解读本次政策的内涵和逻辑,以及对行业带来的巨大影响。 点击下图预约直播。

  医涯学识 将在03月04日 19:30 直播 全国统一口腔医保目录政策全面解读

  时代洪流滚滚而来,是被时代所抛弃,还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你的选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