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为期6天的第十二届中国(道滘)美食文化节暨湾区非遗美食体验周(下称“道滘美食文化节”)在粤晖园闭幕。
四海美食齐聚道滘,文化活动轮番上演,这场沉浸式的国风美食文旅盛宴以及同步举行的道滘美食直播带货大赛,引发线上、线下广泛关注,累计吸引游客31.6万人次,全网曝光量突破2亿,实现出彩又“出圈”。
展位火爆大排长龙,周边餐饮人气高涨,一场盛宴拉动一城消费,本届美食文化节带动全镇元旦期间消费突破6.3亿元,为全市促消费贡献了“道滘力量”。
湾区非遗“赶潮”焕新,食品企业拓路扬名,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道滘镇致力于将食品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融合,“美食+文旅+非遗+消费”的发展新模式,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瞄准促文旅、促消费、促产业三大目标,道滘美食文化节正在为广东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进一步擦亮“活力广东 时尚湾区”品牌探索实践。
走进道滘美食文化节现场,各式各样的美食令人目不暇接,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吃不完,根本吃不完。”上周六,和家人前来的市民袁先生在粤晖园内从下午一直逛到晚上,“还有很多美食没有来得及吃,明天还要来!”
本届美食文化节设置了湾区非遗、四方烟火、镇街特色、水乡小吃、品牌酒家、东莞烧鹅、东莞米粉、台湾风味、咖啡轻食、年货到家、药食同源共11个美食专区,近300个精装摊位展销千余种美食,参展企业、商家全部是同行代表或被食客公认的特色商家、网红美食,较去年规模更大、品类更多、品质更高。
经营了22年的大钟楼小食店是道滘本土有名的小吃店,在本届美食文化节上,他们的道滘咸丸很受欢迎,10元一大碗,料很足,入口软糯,汤汁浓稠。“这是水乡特色小吃,我们门店里的招牌,用靓汤熬出来的,放有手工咸丸、鸡肉、鸭肉、冬菇、白菜等。”摊主透露,美食节期间,一天可以卖出3大桶约100斤。
吃喝之余,每届美食文化节都注重增添休闲娱乐元素,今年节目更为丰富,财神驾到、状元巡游、汉服快闪、打铁花、无人机及冷焰烟花表演、英歌舞等多项演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此外,直播带货大赛、道滘手打肉丸传承体验、道滘青少年才艺演出、艺术团表演、健康义诊等一系列配套活动也在活动期间陆续开展。
集美食、文化、旅游体验于一体的道滘美食文化节,吸引了四方游客尤其是湾区食客纷至沓来。来自广州的施女士一家,因为女儿在网上看到了美食文化节的信息,便利用周末时间前来游玩,并计划到周边“探店”特色水乡菜。来自惠州的李女士与朋友一行六人则乘坐“湾区大号地铁”来到道滘,现场种类非常之多、口味丰富的美食,完全满足了这个家庭旅行团的饮食需求。
近年来,港澳居民北上内地城市购物和休闲已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跨境消费趋势。本届美食文化节也有不少港澳游客前来打卡。
“东莞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美食节的氛围也非常好,这些都让我感觉到很惊喜。”来自香港的姜女士说道。会场内品类繁多的非遗美食、精彩纷呈的文娱活动、热情好客的东莞市民以及干净整洁的园区环境,都给姜女士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仅湾区游客点赞,外国友人也沉浸其中。来自南非的普利·察茨(Puly Tsatsi)和朋友一起来逛美食文化节,对东莞烧鹅和石龙豆皮鸡赞不绝口,手中还提着不少打包盒和礼盒。她表示,十分喜爱具有本地特色的美食,也很开心能在东莞体验到这样有趣的美食文化活动。
“有顾客一晚上排队购买三次烧鹅濑粉”“我们每天都提前收档,招牌美食卖到断货”“美食节人气旺,我们的门店也爆满,很多包间需要提前两天预约”……道滘美食文化节的“热”,体现在美食摊位前顾客排队的长龙中、商家补货的忙碌中,也体现在带动周边酒店餐饮和文旅消费的热气腾腾里。
1月5日,美食节“十大人气商家”“十大人气非遗美食商家”评选结果出炉,榜上有名的既有伟记牛蹄、玲姨豆腐花、荣丰农家菜等道滘本土品牌,也不乏惠盈港式茶餐厅、鹅烧烧等东莞及周边城市的商家。
“销量比门店翻了好几倍!”元旦当天,玲姨豆腐花刚开摊约半个小时,一桶豆腐花就卖完了,商家赶紧忙着补货。玲姨说她已经做了20多年的豆腐花,看到客人品尝热乎乎的美食,心里很满足。美食节期间,母女俩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做准备,豆腐花每天最多能卖10大桶,是门店销量的四五倍;软糯弹牙的特色钵仔糕也很受欢迎,一天最多卖出1800个,是门店销量的八九倍。“这些小吃都要新鲜出炉才好吃,我们从早到晚都在不断从门店补货进来。”玲姨说。
“早就听说道滘美食多,这次专门为品尝本土特色口味来的,这道名小吃一定得尝尝。”来自广州的张女士元旦当天特地赶来凑热闹,排队点了一份伟记牛蹄的招牌卤水牛蹄,直赞肉质酥软、口味鲜美。
“是小时候的味道,现在很少能尝到了。”排了几分钟长队,食客蔡小姐终于尝到了心心念念的厚街芬记油糍。该商铺元旦当天光油糍就卖了超1700个。“为了参加美食节,我最近专门培养了几位好帮手,要不然真的忙不过来。”老板对此津津乐道。
除了各式各样热乎乎的即食小吃,年货到家美食区和特色美食手信也深受欢迎。道滘还联动了镇内一批企业商家,派出6万张“满100减10元”优惠消费券、3000张“乐购道滘”“满100减30元”电子消费券,市民游客到店消费还有机会赢得“霸王餐”福利,进一步带动文旅消费活力。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借助美食节的热度回馈消费者,推广自身品牌。”在年货到家美食区,来自广州的美乐多品牌的邓小姐谈到,公司十分看重道滘美食文化节的品牌效应,几乎每届活动都有参与,价格比日常更加优惠。作为多次亲身参与道滘美食节的现场业务员,她表示:“活动真的越办越红火,对商家服务也很周到,我们都很乐意参与。相比上一届活动,这次销量足足翻了一倍。”
来自深圳的“老饕”唐小姐一直在追逐美食的路上,经常打卡各地大大小小的美食节和门店,这次她也专门和先生、朋友一同自驾到东莞参加道滘美食文化节,“我们平时就爱到处吃美食,这次在社交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了道滘美食节火爆场面,马上就过来了。听说道滘有家佳佳美,集齐了当地‘十大名菜’,逛完粤晖园,我们准备去好好品尝一下!”
一场盛宴带动一城消费,道滘美食文化节“味力”全开,成为带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一把美味“钥匙”。
“多款经典产品卖断货了,刚推出的新品如藤椒口味蛋卷等,也很受欢迎。”道滘本土企业佳佳美已经参加了多届美食文化节,今年活动期间销量依旧可观,顾客们大多冲着佳佳美的招牌而来。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参加美食节能与消费者直接交流互动,这么多年来对提升品牌知名度有很大帮助。”
来自芳村的广州镇边之王古树茶业有限公司首次参加道滘美食文化节,展位前同样络绎不绝。“我们准备了生普茶饼、罐装普洱、红茶礼盒等多款产品,这几天人流量比预估更多,很给力。”该公司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希望能借此次活动推广品牌,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公司的产品。
近年来,食品产业把打造品牌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向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跃升。从销量火爆到有口皆碑,道滘美食文化节的举办,正是让参与企业被看见、被喜爱、被传播,为食品企业的品牌塑造打开新窗口。
道滘米粉是当地的传统美食,随时代的变迁,已逐渐从家庭作坊走向产业化生产。东莞市宜丰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制作流程与工艺,还引入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使得米粉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为东莞米粉的主要代表和重要名片,道滘米粉当前在珠三角的市场占有率接近70%。
本届美食文化节特设东莞米粉专区,联合米粉、宜米丰米粉、金丰米粉等知名米粉品牌纷纷亮相,还举办了首届东莞米粉文化节,东莞团餐与配送行业协会和道滘米粉协会共同签署采购协议,推动东莞米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带动道滘米粉产业做大做强。“以东莞米粉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为契机,我们将进一步提升道滘米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道滘米粉,吃上道滘米粉。同时借本届美食节继续发扬传统美食文化,推动餐饮行业转型升级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滘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道滘镇致力于将食品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融合,不断探索协同发展之路。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今年活动围绕“食尚中国 非凡湾区”这一主题,邀请了大湾区众多非遗美食参与,让市民游客一站式品味“舌尖上的非遗”,并以展览形式对大湾区非遗美食的现代化探索做全面梳理,既推动湾区文化交流,也通过“美食+文旅+非遗+消费”的发展新模式,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原来东鹏不止有特饮,还有东鹏大咖、东鹏补水啦、东鹏鹏友上茶、爆脆墨鱼丸!”在道滘美食文化节现场,广东东鹏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下称“东鹏饮料”)带着“品牌屋展馆”再次回归,市民品尝新品的同时,还在打卡互动区欢乐交流。
“今年,道滘美食文化节在场地面积、参展商家上都有了质的提升,通过媒体、抖音、高德地图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现场人流量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效果。”东鹏饮料东莞大区推广主管翁研森说道。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这句响彻大江南北的广告词让东鹏特饮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在近期发布的《2024环球首发·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中,东鹏饮料以62%的涨幅,成为四年来品牌价值增长最多的企业,位列软饮料类排名第二。
其实,东鹏饮料的东莞生产基地就位于道滘,占地4.6万多平方米,拥有目前广东省先进的全自动饮料生产线,是东鹏特饮的主要生产基地。“一直以来,东鹏饮料都跟道滘相辅相成,都是希望可以更大限度地将自己推广出去。”翁研森坦言,在大众印象中,东鹏饮料是工厂区域的销量大单品,但东鹏饮料也在努力朝着多曲线、多渠道发展。
东鹏饮料近年的出圈可谓有目共睹。东鹏饮料采取的创新经营销售的策略,通过与抖音平台联合发起共创大赛和挑战赛,与bilibili视频网站知名博主合作,赞助综艺娱乐节目,突破圈层限制,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从而推动品牌增长和发展。
产品质量仍是营销成功的根本原因。今年道滘美食文化节上,东鹏饮料集中呈现了自己的多样化产品线,通过品尝体验和互动乐趣,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展示品牌的创新能力和吸引力。
道滘美食文化节是东鹏饮料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的见证,也是其与消费者互动的又一次成功尝试。翁研森认为,道滘美食文化节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宣传,为道滘本土企业开设单独宣传栏目,加速了新品的推广基础,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扩大了企业的区域市场,“不只是在道滘区域,影响力已经扩大到了整个东莞市场。”
广东省生产性保护基地(佳佳美)是道滘美食文化节当之无愧的“网红”。开放式格局的展位,专门设置的手工制作体验区,佳佳美展位处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抢着观看并参与道滘裹蒸粽的制作过程。
连续多年参展,佳佳美总经理、道滘广式喜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叶建均都会用“收获颇丰”来评价道滘美食文化节。道滘裹蒸粽、蛋卷、酥饼……作为当地传统美食企业代表,佳佳美系列新产品获评“东莞优品”称号,线上和线下订单持续增加。
线下美食节仍然有着取代不了的功能。现场,叶建均与来自各地的游客、美食爱好者交流互动,倾听其需求和建议,“美食节上展示的各种美食和创新产品能够激发食品企业的创新灵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的人口味的新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叶建均介绍道,为推动产品创新研发和品牌建设推广,佳佳美自建设计师团队,与业内知名产品设计公司合作,提升产品整体视觉形象,并通过广告宣传、促销推广等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叶建均一直秉承着“发扬传承工匠精神,创造富有生命力的非遗手信”的理念,去年6月,佳佳美打造了非遗探知馆,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非遗项目,同时推出美食组合“大礼包”等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就在日前举办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老字号(文化)博览会上,佳佳美还入围广东省商务厅发布的第一批“广东老字号”名单。
道滘美食文化节也促使企业走上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佳佳美已成功通过ISO9001、HACCP和SEDEX等权威管理体系认证,将现代管理理念融入传统行业,力求将佳佳美打造成“非遗手信”的高质量品牌,为广大购买的人带来地道、美味、安全的食品体验。
佳佳美的经营事物的规模和市场渠道越拓越宽,从线下超市起步,慢慢地发展成为拥有餐饮门店、食品加工制造厂、线下手信专门店、文创产业链的综合型公司。
叶建均表示:“佳佳美每年都不可能会缺席。我们期待道滘美食文化节能汇聚更多国内外的美食企业和创新产品,为本土公司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创新视野和灵感来源,使企业不断研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的人口味的新产品。比如结合当下流行的健康饮食、低糖低脂等趋势,推出更多创新口味和营养丰富的美食产品。”
近日,走过十余年的道滘美食文化节再次亮相,道滘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文旅品牌创新发展等命题又引起城市热议。
通过美食这一IP,道滘美食文化节如何发挥“食力”,助推“中国特色食品名镇”出圈?探索美食与文旅、非遗、消费有机结合后,道滘美食文化节还可以向何处进阶?近日南方日报专访文旅战略营销专家、时代文旅董事长熊晓杰,为道滘美食文化节的下一步发展出谋划策。
南方日报: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打“美食牌”,积极走上“美食+文旅”的融合发展之路。你认为,道滘美食文化节在其中做对了什么?
熊晓杰:近年来,各地希望能够通过文旅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美食无疑是其中最容易掌握的抓手。例如淄博烧烤、天水美食等,都为当地文旅出圈、城市品牌建设以及市民幸福感提升带来很大帮助。在我看来,道滘美食文化节更像一个短期的“不夜城”或者唐山宴。除了将美食与非遗、文旅、产业结合,道滘美食文化节还将活动与“中国特色食品名镇”这一城市新名片的打造进行关联,不仅政商企“多方联合”,还实现了跨地区联动、全国资源链接,这一点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南方日报:多年来,道滘美食文化节都旨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激活“道滘食品”的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你认为道滘美食文化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熊晓杰:当下,消费模式和消费产品更迭快速,产品的出圈机会大幅度减少。道滘美食文化节通过集中展示和年复一年的宣传,增加本土优质食品被发现的机会。通过美食文化节这一形式,消费者的追捧刺激了公司进行生产和产品的升级换代,食品企业也能增加了销售经营渠道和新的合作伙伴。但对于道滘而言,美食只是一个入口,美食文化节最终要实现的是城市品牌的整体提升和人流客流的直接抵达,有了人气,更多人愿意到访城市,就可以释放“旅游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效应,提升城市整体经济活力。
南方日报:从文旅营销的角度看,想让道滘美食文化节更好地赋能城市转型升级,你有哪些建议?
熊晓杰:如今,城市的出圈逻辑和文旅行业的宣传推广都和以往有着较大变化。要想让道滘美食文化节发挥更大的品牌效应,我建议首先要将其打造成一个常态化活动,设立固定的美食街区或美食主题公园,以持续效应让外地消费者能在任何时间体验当地美食文化。其次,要拥抱互联网思维,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主办方需要提前预设丰富的宣传“管线”,将活动中有趣的话题和故事挖掘出来,并依托本地规模化的自媒体账号进行爆炸式推广,营造网络声势出圈,用现象级爆款流量吸引更多人打卡、消费。此外,还可以探索将美食文化节与其他产业结合,比如与当地的文创产业相结合,开发特色美食文创产品,举办美食与艺术的展览、表演等活动,丰富游客的体验,创造更多新的消费业态和经济增长点,推动当地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
年度盛宴,美味飘香。连日以来,第十二届中国(道滘)美食文化节暨湾区非遗美食体验周以一种令人瞩目的姿态“火出圈”。
道滘美食文化节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坚守地道风味、推动多元融合、强化文化赋能,成功打造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美食文化品牌。它不仅为人类带来了一场美食盛宴,促进了文旅融合、文化交流,更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活力。精妙之处,可圈可点。
美食的版图纵然遍地开花,人们内心深处始终怀揣着对各地特色美味的执着探寻。道滘之所以能吸引八方来客,首要秘诀是对地道风味的执着坚守。
道滘作为岭南水乡古镇、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为美食的诞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仍当属作为省非遗保护项目的道滘裹蒸粽。老师傅严守传统工艺,再加上烹煮4—5小时才能出锅,香气四溢。一口咬下去,咸香与软糯交织,引得食客连连称赞。
还有一碗汤汁浓稠的道滘肉丸、一只肉质软糯的卤水牛蹄、一份入口即化的玲姨豆腐花等,这些道滘人特调的“老味道”,让食客们品尝到的不仅是美食,更是道滘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美食的敬意与热爱。
在坚守传统本味的同时,道滘美食文化节也将多元元素巧妙融合,展现出了创新的活力、融合的向心力。
十一大甄选美食专区,类型丰富程度为往届之最。从蒙古包里吃烤全羊,到露营草坪中结伴碰杯,食客们穿梭于各个专区之间,每一步都伴随着新的惊喜。每逛到一个专区,便能邂逅不一样的风味。
其中最惊艳的当属湾区非遗美食区,湾区非遗美食现代化探索主题展览犹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非遗美食百花齐放,串联起大湾区深厚的历史脉络与紧密的文化联系。
茅台风味腊肠粽、黑椒烧鹅等喜闻乐见的“新品”,也是融合创新的一大亮点,吸引不少年轻食客的目光。走过了十余年的道滘美食文化节,创新赶“潮”,焕发新活力。
美食为媒,此次盛会绝非一场简单的美食展销会,而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更是文旅深层次地融合的生动实践。
这一次,道滘美食文化节邂逅粤晖园,“美食”与“美景”两大顶流IP的“美美与共”,成就了别具一格的国风盛宴。
结合场景特色,巧妙的文娱设置成为点睛之笔。古色古香的五元坊旁,意气风发的“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迎面走来;小桥流水的亭台楼阁间,新年“财神”撒“金币”送财运;还有随处可见的新年祈福、趣味打卡装置氛围感拉满,英歌舞、打铁花等传统表演热情洋溢,烟花瀑布、烟花秀、激光秀点亮璀璨夜空。
这种文化与美食的深层次地融合,为食客们打造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独特体验,让道滘美食文化节区别于其他单纯的美食集会,成为了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